股市要是出问题不得了。

我们知道中国有些政府机构似乎与自由市场和进化原则不符,但是中国经济的成绩比纯自由市场经济还好,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这个道理可能在于知道。这是ATT衰落的开始。

巴西东南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至少7人死亡

谈进化不谈灭绝,谈市场不谈破产的,都是文艺小清新。可是Mitchell用遗传算法,让计算机模拟进化出来的一个策略,却得了483分。鱼生育的时候,并不能主动选择自己的后代长什么样,遗传变异完全是随机的。有外面公司搞了个可以给电话加上静音和免提功能的外设,这个设备一直被ATT以影响通话质量甚至危害维修人员安全的理由打压。所以大多数人谈创新都是叶公好龙,在局面很不错的情况下没人真的喜欢改变。

任何人开公司都是冒险,而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好处是你可以拿别人的钱冒险。市场经济,深得生物进化之道: 第一,随机变异。在我看来,确实现在中国经济比较低迷,有点过于低迷,这个过于低迷就是低于正常增长,它的表现就是通货紧缩。

2013年中国的IPO只占全部社会融资的1%,加上前面的风投、创投、天使投资、PE不超过3%,这么多年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韩国1979年左右达到这个水平,以后又二十年增长,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按这个算,中国二十年的高增长是有可能的。现在还有人在讲中国的泡沫没有破,还要硬着陆,我们这几年就在跟这些观点做辩论,它是一种软着陆的方式,已经软着陆了就不会再硬着陆了。20%的准备金率当时是为了抑制过快增长的外汇储备,现在外汇储备不增长了还按20%的准备金率,很多刺激政策是为了应对当时的,结果没有及时退出,搞得政策过紧,一直到去年4季度才逐步有所退出,包括住房。

过去三十几年中国经济两位数高增长?并不是这样的,要看GDP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率。后来调整了一次,当时自己实现了一次调整,2007年9月份出了国几条,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这时候房地产开始调头,10月份股市开始调头,本来2008、2009想着继续调整2011年回到继续增长,没想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了,危机来了以后,20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吸取上次的教训得联手救市。

巴西东南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至少7人死亡

这时候我们得有思想准备。经济热的时候泥沙俱下,谁都能挣碗饭吃,当时建了很多企业,有的搞了几年东张西望转产包括政府和业内人士就忽悠,转型升级变成了转产,于是都做得不专业,这个时候一定就是被淘汰的时候。两位数的增长,也不是中国正常增长。应该说,大家都希望中国的资本市场有健康稳定的发展,我相信政策层面谁都希望看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因为中国太缺直接融资、太缺诸位做的事情。

破一点别破太多,市场相对来讲比较平稳,这种方法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倒闭破产、大规模的经济振荡,但是会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比较疲软,调整期比较长,比市场经济国家没有政府的那只手调控着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当时也很痛苦,当时说的问题跟现在说的都一样的,现在我们说的这点事都一样的,产能过剩、债务问题,当时还有银行坏债,也是质疑GDP有没有7%呀。中国经济一超过9%就通货膨胀了,超过10%又是通货膨胀又是资产泡沫,那都不是正常增长,不是过去的旧常态,那是变态,那叫过热增长,我们希望以后不再有了,通货紧缩也不是正常增长,我们把这些去掉,去掉之后,统计上看就和世界上若干个研究小组过去这些年研究的中国潜在增长率结论是一样的,过去二三十年就是7-9之间,有的十年可能是8-9,有的十年可能是7-8,这个可能也会变化。但是,最近的问题是:银行有了钱了,也不一定往外贷啊,典型的就是危机时候的表现,经济下调期的表现。

中国经济是有周期的,看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也要在长期的波动当中分析这个问题。中国2010年4月份退出了,住房限购政策推出标志着这个政策从刺激政策退出走向紧缩政策,2010年的中期开始清查地方融资平台,2010年的下半年各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从紧了。

巴西东南部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至少7人死亡

银行借款本质上就是短期的,中长期贷款五年十年也很长了,现在变成了影子银行信托,信托更短,一年两年三年,这是融资机制错配。这时候,还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托一托,政府的一些措施还不能放,保持总需求一定的规模,通常会调整得很深,调整低于增长速度很多,这时候需要政府的政策托住它,尽管还不能实现正常的增长,但是比较稳定的增长,防止深度的下滑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的一个基本错误是,怎么能假定世界只有一个高端技术和一个低端技术,它不是跳跃的。当时,为什么世界领导人都没有什么异议?1929年的教训是惨痛的教训,是血的教训。所以,两次过热累加在一起,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再一个因素就是政府政策还是有问题的,2010年及时退出了刺激政策,为了应对过热采取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但是忘了及时退出紧缩政策。再一个积极的方面,经济确实在进行调整,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很多企业不景气,但是你看到这些企业不景气的时候正在调整。最近,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二线城市,原来泡沫不大调整也不深,现在政策一调整之后开始回暖。

70%的人口为低收入阶层,70%当中一半是农民、一半是农民工。后来MF和世界银行专门派一个研究小组调查你们的统计数据到底怎么回事,结论是中国的GDP会有正负1个点的差额,但是整个体系还是符合国际准则的。

资本市场的稳定,有利于IPO之前的一系列投资发展,但是无论如何这个领域仍然是大有发展前途,也是政府应该支持鼓励和配套的,政府不见得搞很多基金,但政府搞的基金跟着私人的投资走,给私人政策添个码,但是选企业产业要让企业去选,让我们的风投创投首先选企业然后承担风险,政府跟着一块去承担风险,至少方兴未艾。及时退出的作用是什么呢? 以房地产为例,没有使房地产的一二线城市鼓起的泡沫波及到全国的三四线城市,现在三四五线城市有点问题属于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是城市化政策出了问题的问题,不是这轮波动影响的,三四五线城市的投资在前一轮就开始了,没有波及到全国,全国的泡沫并不大。

谈论的话题也是一样,中国6%左右的增长就不错了,不要提什么7%、8%,现在也一样嘛,我不用那些政治术语,现在的说法都一样。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过去这几年压着大家一直觉得有风险的大事,地方融资平台的事,本来可以早点化解风险,因为融资平台的事主要是期限错配所表现出来的融资机制错配,地方融资平台建的都是基础设施。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是消费型,都是花了钱,毕竟是投资了,投资会有无效率的地方,但大部分还是投资,而投资这些项目是长期项目,地铁高铁都是几百年。十三五我们建议用普惠式的,谁有先进技术、发明创造就鼓励谁,加强它的发展势头,包括应用互联网。现在是大浪淘沙的时候了,热潮退了以后大家能看出哪个企业好、哪个企业不好,我们的风投、PE选择企业相对容易一点,反倒准一点。软着陆另外一个起的作用就是政府喜欢掩着盖着,这些问题不让它破,慢慢在时间的过程当中逐步加以调整,逐步消化一些问题。

产能过剩,那时候是一次过热的产能过剩,这次两次过热产能过剩,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这次可能比上次调整的力度还要大一点。问题不在这儿,需要讨论的是怎么刺激、刺激多少、刺激多大。

我说我们看一个企业的根本,还是看他提供什么东西,而不是看他是不是用了互联网,用了互联网是一个+号,确实是一个+号,但根本的还是怎么做好、长期专业专注地做好各行各业,专注专业的产业是值得我们投资的,是有发展潜力的。这就是政府应该积极的面对这些风险,积极的化解这些风险,我们的经济就会好一点。

按照人均GDP,经济学算一个指数叫追赶指数,人均GDP比你的标杆国家人均GDP,就是美国,它现在是五万多美元,我们是七千多美元,我们只有百分之十三点几。这个状态当中显示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仍然具有一定潜力,但我们度过这个艰难的调整时期、痛苦的调整时期,还得经历一段时间。

互联网一定要发展,而且最好在各行各业。多长呢?这不好说,但是我们可以回顾上一轮调整。现在有些人说中国人口不增长了、中国没希望了,解决办法是再生孩子,我说人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作为一个经济学者巴不得现在劳动力用完了,劳动力用完了我们再发展别的,现在的问题是没转移完就发生劳动力短缺,这是新型城市化要解决的问题:怎么让这一代农民不回去,下一代农民也不回去,解决中国的工业化问题。什么问题?产能过剩,产能过剩的后面是债务,借了那么多钱结果没有定单,产能过剩就是债务问题,债务问题的背后就是企业,企业当然融资难了、融资贵了。

拉美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不是因为他没技术和创新的能力,是因为社会出了问题,真正的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中等收入阶段收入差距特别大,收入差距一方面可能导致政治动荡,另一方面容易导致福利陷阱,为了缓解差距扩大各种社会支出和社会福利,结果财政危机、债务危机、金融危机,这个我们现在都能体会到,这是真正的中等收入水平,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做,还得顾及考虑缓解社会紧张,还不能出现金融危机。顺便说一句,关于流行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说法是不对的,说是技术问题,现在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了,竞争力和低收入国家不行了,做不了低端产业了,但是你又没有高新技术,又竞争不过发达国家,高不成低不就就掉在那儿了,这个不对。

在未来,直接投资市场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四小龙,韩国是百分之六十几,新加坡和香港已经一百多了,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富的国家,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百分之二十左右,我们只有百分制十三点几。

市场行为和规律基本都是一样的,危机来了成灾的时候各种说法,说的越悬乎越好,让政府托底救市。真正的大头是一年就暴涨了六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这也是政府债务,这属于政府赤字,只不过是以金融债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下子把GDP拉到13%、14%,然后再刺激买房买车,刺激出了一轮,2009、2010年又热了一把。